评论员 李长需
你刚上班时,跟你一般大的人就退休了。
山西临汾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仍层层过审后“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这是国家审计署网站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的案例。
6月26日,澎湃新闻记者致电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相关资料已经提交,审计在查处,涉及的人员较多,各方面手续正在进行中。

这个案例是有点太离谱了。按照现行规定,退休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和最低缴费满15年。就蒲县案例而言,就算档案造假能凑够缴费年限,可22岁就退休,简直是在挑战基本常识。更讽刺的是,这份漏洞百出的档案居然能通过层层审核:14处涂改痕迹明晃晃摆在那里,审核人员是闭着眼睛盖章的吗?
类似的案例并不是孤例。审计署报告显示,25个省有2.83万人靠造假提前退休,总共骗走5.19亿元养老金。哈尔滨有个中介更夸张,行贿4个公职人员后,帮271个不符合条件的人违规参保,预计造成1.15亿元损失。
为什么这些人敢如此肆无忌惮?说到底还是监管的层层失守。审核机制形同虚设,要么是工作人员严重失职,要么就是内外勾结。纸质档案想改就改,区块链技术喊了这么多年却迟迟不落地。

更气人的是违法成本低得可怜:事发后,骗保者受到严厉处罚的并不多,多以缓刑或轻微处罚收场,甚至有的只是退赔了事。东莞有人骗了2.2万失业保险,最后不予起诉;湖北5人多领4-16万养老金,官方只是在微信上喊话要求退回。这种“抓到退钱,抓不到血赚”的玩法,也是让骗保者敢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
要根治这个问题,必须下猛药,对偷养老金的“硕鼠”们不能手软。首先得给档案管理装上“防盗门”,纸质档案早该进博物馆了,区块链技术能让每次修改都留下铁证。其次要严查重罚。蒲县这个骗保69万的,就该实刑+数倍罚款;那些闭眼盖章的审核人员,更要以玩忽职守罪追责。全国应该对1990年后的退休档案来个“大扫除”,特别是那些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种。中介机构更要往死里打,发现一个就吊销执照+天价罚款。最有效的是建立黑名单制度,让骗保者以后领养老金时按月抵扣,看谁还敢伸手。

养老金不是“唐僧肉”,它关系着每个老实缴费人的晚年保障。只有让造假者倾家荡产,让渎职者丢官坐牢,才能堵住这个吞噬民脂民膏的黑洞。否则,今天蒲县说“手续进行中”,明天就会有更多地方上演更荒诞的“退休神话”。
(来源:大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