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南浔招聘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职场指南 > 简历指导 > 无论在哪里上班,一定要戒掉你的“穷人思维”
无论在哪里上班,一定要戒掉你的“穷人思维”
作者: 时间:2025/9/6 阅读:2次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3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Moon

抱怨,是对自己最严重的迫害。

作家艾森·拉塞尔曾先后担任麦肯锡顾问、摩根大通副总裁和雷曼兄弟董事总经理。

退休后,他基于自己的职场经历,撰写了《麦肯锡方法》。

书中提到,麦肯锡每年约有500名实习生加入。

五年后,仍有80人徘徊在基层,不到20人跻身管理层,而大多数人,早已黯然离场。

他们出身相似、起点相同,时间给了每个人同样的五年。

而真正拉开差距的,从来不是勤奋,也不是天赋,而是一种看不见却支配命运的东西:思维模式。

拉塞尔说:职场生涯的所有结果,薪资、职位、前景,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分水岭,在于思维模式的穷富,这决定了你是持续增值,还是廉价出租自己的时间。

那些陷入穷人思维的人,往往只顾盯着眼前的小利算计,却忽略了长远发展的价值。

他们习惯于抱怨环境、推卸责任,却从未想过如何突破困局。

不改变穷人思维,哪怕换再多工作,也终究难以实现真正的突破。

01

复印机思维

复印机是怎么工作的:塞进什么,就原样吐出什么,毫无变化。

拥有复印机思维的人,也像是装了发条的机器,一生都是在重复机械的劳动。

诚然,很多工作,日复一日地重复,就能做完。

但是想要做好,就得带点脑子,敢走未曾走过的路。

这做完和做好之间,就是穷人富人间的差距。

曾在《创业帮》中看到一个模具厂长发家的故事。

模具工程师老胡早年在一家小工厂做学徒,负责吸塑环节。

工作时,他发现一个怪相。

工厂的吸塑机是最新型全自动的,明明只需要将塑料固定在模具上,机器就会自动加热软化,吸塑成型,不需要人工干预,安全省力。

但是工人们每次都会在机器加热后,将软化的塑料拉出来,人工挤压塑形。

一套流程走下来,不仅费时费力,还增加了事故的风险,且因受力不均匀,残品率也很高。

老胡打听后才知道,这些工人都是从手动机床时期走过来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新工艺,只知道复刻以往的经验。

随即老胡找机会向厂长提出这个问题,得到重视,老胡也因此快速转正,还涨了工资。

在这之后,老胡又借钱配了电脑,下班后独自研究图纸,学习新的数控技术,不断更新自己。

两年后,工厂制度改革,老胡技能扎实,业务精通,晋升副厂长。

七年时间过去,他早已打通产品的供应链、经销商等各个环节,开设了属于自己的工厂。

费尔南多·佩索阿说:

除掉睡眠,人的一辈子只有一万多天。很多人只是活了一天,不过重复了一万多次。

重复地走老路,固然安逸,却也会把未来堵死。

当有一天,你发现老路不通,想要换道时,却发现在老路上走得太过深入,已经错过岔口,更无力回身。

时刻拥抱新事物,更新工作技能,才能让自己在职场的道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02

过客思维

美国NCDA长期研究发现,相同起点的毕业生,十年后的人生高度与初入职场的平台选择息息相关。

那些进入普通企业的人,大多都早早陷入职业停滞。

原因很简单:他们视当下的小公司为跳板,认定自己只是企业的过客,最终的归宿一定会在更高处。

于是,眼高手低成了常态,责任担当成了空谈:

对工作浅尝辄止,认为不值得全力以赴;

对成长缺乏耐心,幻想下一站才是真正的起点;

对团队漠不关心,如同旅人暂居客栈,只盘算着何时抽身。

这种自我定位的错位,让本该积累工作经验的关键期,沦为了一场毫无意义的“住店体验”。

乔布斯在惠普工厂实习时,主要是在一条流水线上安装基本元件。

乔布斯以很高的热情对待这份工作,他的一个工友干起活时却吊儿郎当。

有一次聊到工作时,乔布斯问这个工友:“你最喜欢做什么?”

工友回答:“反正不是这个。”

几十年后,二人之间际遇的差别大家也能猜到了。

乔布斯成为闻名世界的CEO,而那位工友依旧在某家工厂里,不情不愿地做着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

其实,每一个人,每一个时刻,都是在为个人价值打工。

如果每天都得过且过,抱着混一天,赚一天的想法,人生就会困囿于底层。

反之,把工作做到极致,我们就能跑赢那些“过客”,离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近。

有时候,你以为摸鱼是占了公司便宜,其实是自己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说白了,你把自己当作公司的过客,最终只会变成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但你不敷衍工作,工作就一定不会亏待你。

03

受害者思维

苏宁电器曾发起过一项“1200”计划,预备从优秀毕业生中挑选人才,作为预备干部培养。

实习生林南,就是其中之一。

她毕业于一线名校,获得过很多奖项,所以苏宁的HR一开始就对她抱有很高的期待。

然而林南入职后的表现,却让同事们大跌眼镜。

前辈指点她工作要领,她会觉得对方倚老卖老,是在质疑自己的工作能力;

组长督促她做节日大促的方案,她却觉得组长看她是新人好欺负。

事实上,她每天像个无头苍蝇一般无所适从,赶上节日大促,整个部门都在火急火燎地赶业绩,林南却时常在卫生间躲懒。

领导实在看不下去,就责问她几句。

没想到,林南一下就破防了,对着领导泪眼盈盈地抱怨:

自己是新来的,同事们都不主动帮自己;

每天都好像有干不完的活,前辈们也处处打压她;

工作节奏太快,让她感觉很有压力……

她列举了十几处别人的问题,却从没反思自己。

领导听完,忍不住问她:“那你有没有想过主动去学习,努力去适应呢?”

林南嘴巴一噘,再也不说话了。

随后不久,她因为承受不了工作强度,向公司提出了离职。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受害者心态”。

抱有这种心态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将失败和不幸怪罪在他人身上。

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少:

上班几年工资始终不涨,就怪公司太过抠门,只知道压榨员工;

看别人升职自己仍在原地打转,就吐槽领导有眼无珠;

明明自己这块出了问题,又埋怨同事拖后腿……

他们总喜欢将工作的不顺,归咎于外界的迫害,最终只能在困境中沉沦。

在日复一日的抱怨中,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慢慢拖垮。

正如作家塞缪尔说,抱怨,是对自己最严重的迫害。

向内求解,正视自己,补齐一个个漏洞,你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04

算盘思维

《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芭芭拉·艾伦瑞克曾记录过二十位同校毕业的大学生。

他们的家境、成绩、能力都旗鼓相当,十年后,却出现了极大的贫富差距。

艾伦瑞克集中采访了最为贫困的六个人,发现他们都很会“精打细算”:

上班后贪图便宜,选择住在偏远郊区,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在路上;

为了省钱,用盗版办公软件,结果耗时不说,还经常出错……

因此,他们用来自我提升的时间越来越少,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他事情。

艾伦瑞克在书中写道:穷人思维有个很大的误区,就是不愿意为工作花钱。

在他们眼中,工作就是用来赚钱的,不可能再在上面花钱。

财富,只会流向最匹配它的人。

拥有算盘思维的人,往往不愿去做有利长远发展的自我投资,因此陷入贫穷的循环。

而拥有富人思维的人,从不会在提升自我上吝啬,因此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即便大家在同一起跑线,深陷算盘思维的人也会因为不愿花钱成长而慢慢掉队。

有句话一针见血:你省下的每一分钱,都在固化当前的你;而你投资的每一分钱,都在重塑未来的自己。

这个世界从不亏待愿意持续成长的人。

世界瞬息万变,新兴技术、业态不断涌现,各行各业都面临着颠覆性变革。

绞尽脑汁地省钱,远远比不上不断用钱增值自身。

那些你愿意花钱学习的新技能、提升的新认知、拓展的新视野,终会成为你走向更高处的台阶。

哲学家尼采说:不蜕的蛇只有死路一条,人类也不例外。

要脱胎换骨,就必须让思维进行新陈代谢。

尤其是在职场这个竞争激烈的场所,若想长久立足,就要学会自我更新,主动求变。

戒掉穷人思维,拥抱富人思维,便是最好的自我迭代方式。

原标题:《无论在哪里上班,一定要戒掉你的“穷人思维”》


来源:澎湃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