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鹏程
1岁参加工作,22岁“光荣”退休。如此荒唐的情节竟不是段子。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发布《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仍层层过审后“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有网友评论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真的要好好调查一下,太离谱了!”“多年才发现,当地政府部门严重失职。”
养老金是“养命钱”,事关每个公民的晚年生活。在这个钱上不能有“糊涂账”,更不允许“硕鼠”侵蚀。除了上述案例,《报告》还披露了一组数据:25省的2.83万名职工通过提供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提前退休等方式,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如此大规模的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
回看山西蒲县的案例,其中最令人后怕的并非“1岁工作、22岁退休”的魔幻情节,而是“层层过审”的一路“绿灯”。这不得不让人发问:究竟什么样的“通天本领”可以做成这件事?权力监督为何“形同虚设”?事后又将如何处置违规人员?
这一系列的疑问或将不久大白于天下。6月27日,蒲县作出回应,称已启动调查程序,当地疾控中心、人社、审计、纪委等多部门正联合行动。具体调查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