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苏州,暑气蒸腾。早上8点半,中铁四局二公司的厂区里,员工张艳玉牵着6岁的小儿子走进办公楼,12岁的大女儿背着书包紧随其后。这个夏天,跟着爸妈去上班,成了相城经开区不少企业职工子女的新日常。
从单个企业的“试水”到产业园的“集群推进”,从简单看护到成长赋能,相城经开区将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点搬进企业办公楼,用“小托管”的温度化解了产业链一线职工的“暑期忧”。

员工点赞:这福利比发奖金还暖心
“两个娃去年上托管机构,一个月4000多元,相当于我大半个月的工资。”张艳玉的手机记账本上,还留着去年暑假的开销记录。作为双职工家庭,丈夫常年派驻海外项目,暑假公婆回东北老家后,孩子的看护问题曾让她无数次在上班和顾家间纠结。
今年7月,中铁四局二公司的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点一开,张艳玉第一时间报了名。“8:30到17:00的托管时间,跟我的上下班时间完美重合。早上一起出门,傍晚牵手回家,路上娃会讲今天做了什么实验,我也能聊聊工作中的趣事。”张艳玉感慨地说,现在公司提供了免费的暑托服务,自己干起活来踏实多了,这福利比发奖金还暖心。她的话也道出了同事们的心声。
在中铁四局二公司,像张艳玉这样的新苏州人职工占比超90%。企业前期摸底时,35名6-12岁的职工子女预报名,正式开班时增至41人,几乎覆盖了所有适龄孩子。“我们把闲置的老办公楼改造成暑托场地,既和办公区隔开互不干扰,下楼就能到食堂,中午家长能陪孩子吃饭。”中铁四局二公司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点负责人蔡朝阳说,场地改造虽花了些功夫,但看到职工们不再因接孩子频繁请假,觉得“值了”。
同样被暑托服务暖到的,还有中亿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后永义。他的女儿连续两年参加企业暑托,“以前暑假只能把孩子送回甘肃老家,老人管不住,作业没人辅导。现在每天跟着我上下班,作业完成了,还学会了剪纸、漂漆等非遗手工。”后永义说,这份贴心让他真切感受到“企业把员工放在心上”。
作为相城经开区去年首个试行暑托班的企业,中亿丰今年持续扩大暑托质效,实行分段式双班主任制,托管人数从53人增至66人。在这些孩子的父母中,本地户籍仅7人,近半数来自黑龙江、甘肃、河南、山东等地。“我们4800多名员工里,不少是技术工人,暑托真是刚需。”中亿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廖欣昀坦言,企业培训大楼的教室配齐了电子大屏,还特意腾出两间瑜伽室当午休房。
企业暑托从“托管岗”变身“成长赋能站”
7月23日下午3点,中亿丰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点的B班教室里,30多个孩子正围着非遗老师学习手工图案绘制;楼上A班教室的学生应对自信提升的考验——勇敢小喇叭。下午3点30分,在苏州大数据产业园的共享空间,一群穿着红色队服的孩子正跟着教练练习带球过人——这里的暑托服务点,每周一三五的足球课成了“爆款”。
相城经开区的企业暑托,早已跳出“单纯看护”的范畴。今年7月7日开班的多个服务点,构建起“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守护”的三维课程体系,4-6周的托管期里,孩子们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还能接触到平时难得体验的课程,以及实地参观父母工作场景。
中铁四局二公司的暑托服务点,第一课就带着41个孩子参观企业“实文化”馆。馆内陈列的铁路建设老照片、高铁模型,配上讲解员的生动讲述,让孩子们知道“爸爸修建的高铁能跑多快”。“我们还安排了铁路主题电影和绘画课,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更懂得责任与担当。”蔡朝阳说。
与去年相比,今年中亿丰的暑托服务在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实现精准教学,暑托点按1至3年级、4至6年级分为A、B两个班:A班侧重“带学+互动游戏体验”,B班则更注重培养团队协作与自主表达能力。课程体系围绕心理健康、艺术疗愈、专注力训练、减压辅导、非遗文化、益智游戏、自然教育等主题展开特色小组活动。“在体育锻炼之外,我们还增设了唱歌、吉他等艺术类课程。”廖欣昀说。
“在这里写作业效率高,还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认识了好多新朋友。”后永义的女儿后梦骋掰着手指数收获,童言童语里,藏着企业暑托从“看护所”到“赋能站”的蜕变。
苏州大数据产业园在共享空间搭起微缩球场,孩子们穿着苏州队同款队服正练习控球技术。“4周12节课,从控球到过人,孩子们不光能看‘苏超’,暑托服务结束后也能像队员一样上场比赛。”教练郭永俊边示范动作边说。
企业暑托升温背后:如何让“暖心”可持续?
“辖区制造和研发企业多,年轻人占比高,其中又有不少双职工家庭,一到寒暑假,带娃就成了头疼事。”相城经开区团工委副书记薛琪说。
从去年中亿丰“单枪匹马”试水,到今年中铁四局二公司、苏州大数据产业园接力跟进,相城经开区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方联动”的模式,让公益暑托在产业链上扎了根。目前,3个企业暑托点已服务147名职工子女,而这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廖欣昀给记者算过一笔账:中亿丰6周暑托,电费、教具、师资、午餐等总投入约15万元;苏州大数据产业园仅社工机构服务费就花了2万多。“场地方面我们反复协调,拿出了最好的设施保障暑托服务运行。”相城经开国控集团总经理沈毅坦言,暑托服务推出后广泛受到园内企业好评,“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留得住人,才能稳住产业链。”
对小微企业来说,单独办暑托力不从心。苏州大数据产业园的解法颇具智慧:整整合园内100多家企业的需求,集中开办暑托点,吸纳了40位职工子女。“我们没场地、缺经费,产业园牵头就好办了。”一家初创企业负责人说。
在这场“共生共赢”的实践中,政府的角色不可或缺。相城经开区团工委联动工会、学校、国企等多方力量,为企业提供课程设计等支持,还协调部分经费补贴。“我们要让团组织的关怀,精准触达企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薛琪介绍,暑托点特意布局在企业内部或周边,既保证职工“步行可达、午休可探望”,又实现工作与托管互不干扰。
为提升服务专业性,各暑托点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负责日常授课与管理,同时邀请教师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与学习答疑。针对课程设置、上下学登记、安全保障等核心环节,团工委建立了定期检查指导机制,筑牢服务质量与安全底线。
不过薛琪也坦言,专项调研显示,不少企业对提供暑托服务仍有顾虑,集中在场地协调难、经费压力大、安全责任重等方面。要进一步扩大企业暑托服务的覆盖面,仍需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等多方持续协同,探索更可持续的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