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社区故事 基层声音”上海社区工作者季度学习分享会(第二片区第三场,总第8期)在长宁区东虹桥中心举办。来自长宁区、浦东新区、静安区、嘉定区、崇明区的10名社区工作者分享一线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思想感悟。

破壁垒解难题 基层治理实践显智慧
在案例分享环节,各区的社区工作者围绕“主动融入网格治理”和“破解物业治理难题”两个热点议题,分享各自的工作经验。

“虹桥新城是一个建于2001年的商品房小区。建成之初,小区仅有一个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随着近年来电瓶车数量迅速增长,停车充电缺口越来越大……”周家桥街道虹桥新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磊分享了居民区解决非机动车充电难的故事。
朱磊介绍,面对“充电危机”,居民区充分发挥“三驾马车”合力,组织“两委”班子、党员骨干、楼组长开展了“全覆盖”式意见征询,立志把这件“关键小事”办好。于是,居民区积极推动“党建+网格”管理模式,开展“四百”大走访专项行动,精准摸排居民需求,召开十余场协商会凝聚共识;针对地库改造难题,推出了“大型智能桩+迷你充电桩”方案,兼顾实用与老人需求;面对车棚选址争议,居民区又带着专业方案入户沟通10余次,赢得居民支持……如今,走进虹桥新城,1个升级地库、5个新车棚、160多个充电桩、12个监控、35个烟感、44个喷淋、6个智能巡更点和一群可爱敬业的志愿者们。朱磊说:“这组数据,就是我们打好‘加电’攻坚战,交出的‘安心答卷’!”
叩门问需暖邻里,群众工作法焕活力
在新时代群众工作方法大讨论环节,市巾帼建功标兵、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江苏路街道华山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潘志歌与4名社区工作者就深入开展“四百”大走访活动,重点探讨如何做实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完善关心关爱方式方法,主动协调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新华路街道陈家巷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陈豪杰,2021年从宝武集团转型社区工作。在访谈中,很多人好奇,从企业“转业”到社区工作,陈豪杰是如何调整好自身,将关注“设施”转向贴近“人心”的?陈豪杰的答案是——“走、听、触、盘”。
“刚进社区的时候,我觉得走访居民就是到居民家里转转、聊聊家常,但真走起来,就完全不一样了,吃了好几次闭门羹。”陈豪杰回忆,为了尽快融入到居民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技能特长,开始帮居民维修家电、管道,拉近距离,打开工作局面。后来,他带着维修特长敲开居民家门,每季度全覆盖走访300余户,重点关怀孤老、独居等群体。平时,陈豪杰在楼道、花园倾听物业、居民等多方声音,从闲聊中捕捉民生需求,及时解决重残居民空调故障。在做劳动力入户调查时,他通过“全覆盖走、有目标走、分重点走”,及时了解信息、掌握实情、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有效提升了调查成功率,更广泛地得到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不仅如此,他还善用资源破解难题:推动建成公厕,解决游客如厕问题,联动多家单位共建莫奈花园……这些都是他一路走来,努力取得的成果。
“赋能伙伴”齐协力 “宁治有方”出实招
活动现场,市委社会工作部基层治理指导推进处与第二片区各区委社会工作部共同启动“第二片区社区治理伙伴行动”。第二片区的5名专业人士现场受聘为“首批赋能伙伴”,他们将通过共性问题的交流互学、现场督导、同题共商等形式,为整个片区治理提供专业赋能支持。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作为“第二片区社区治理伙伴行动”的资源伙伴,在活动中发起美好家园行动者倡议。
活动还举行了长宁区基层治理“宁治有方”发布仪式,旨在分享展示长宁区10个街镇具有代表性、创新性的基层治理工作方法,为第二片区互学互促提供更多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范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长宁区委社会工作部主办,第二片区各区委社会工作部协办。



猜你喜欢
原标题:《全市社区工作者分享“大城小事”,长宁讲了这些故事→》